从99元到460元:别让“套路收费”成商家敛财的遮羞布
□黄顺丽(西南科技大学)
今年3月消费者魏先生理发时,被员工推荐体验二楼按摩服务。商家起初承诺99元首次体验价,结算时却以“按穴位收费”为由,要求其支付460元折扣后费用。魏先生认为遭遇价格欺诈,要求退款。商家辩称按穴位收费为常规模式,服务耗时2-3小时且使用精油,收费合理,同时强调魏先生已在服务单签字确认 。(5月16日 《扬子晚报》)
商家所谓的“按穴位收费合理”,本质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侵犯。价目表上没有明显标注计价方式,员工推荐时刻意隐瞒收费细则,利用消费者对服务流程的不了解,先以低价诱导客人进行消费,再在结算时抛出“天价账单”。这种“先斩后奏”的套路,是赤裸裸的价格欺诈。商家以“签字确认”作为挡箭牌,消费者的签字不过是被蒙骗后的无奈妥协,岂能成为商家脱责的理由?
这场闹剧的背后,折射出部分商家对规则的漠视与扭曲。市场交易的基石在于公平与透明,而“按摩刺客”们却将规则异化为算计消费者的工具:用模糊表述掩盖真实收费标准,用复杂计价方式制造消费陷阱,用霸王条款推卸自身责任。当商业诚信让位于逐利冲动,当交易规则沦为文字游戏,受损的不仅是消费者的钱包,更是市场的信任根基。
江阴市消保委徐霞客分会接到消费者魏先生的投诉后,实地查看商家经营现场发现,虽然魏先生在服务单签字,但商家价目表存在明显问题,未以显著方式标注按穴位收费的计价方法,极易误导消费者。这一结论可谓一针见血。但更值得追问的是,此类消费陷阱为何屡禁不止?一方面,市场监管存在滞后性,对新兴消费场景的价格乱象缺乏动态监测与精准打击;另一方面,违法成本过低,使得商家打“擦边球”,即便被曝光,处罚后果远不及收益所得,自然难以形成有效震慑。上述案例中,经调解,商家认识到自身价目表标注不规范的问题,向魏先生致歉,主动修改价目表,并退还费用230元。这一处理结果,也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要根治收费套路乱象,需要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市场监管部门应建立消费场景价格公示白名单制度,对美容、按摩等易滋生乱象的行业实行价目表备案审查,强制要求商家以明显方式公示收费标准;同时加大惩处力度,对价格欺诈行为实施“顶格处罚”,将违规商家纳入信用黑名单,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同时,消费者也需要擦亮双眼,遇到模糊表述的“优惠”时多问一句、多看一眼,勇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从99元到460元的价格“变脸”,刺痛的不仅是消费者的神经,更是整个社会对公平交易的期待。当“消费刺客”横行无忌,唯有监管的重拳出击、商家的良心觉醒与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形成合力,才能让明码标价不再是一纸空文,让每一笔交易回归诚信与透明的本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