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网

张爷爷笑了,赵伯伯说“很幸福!”一场旧屋焕新颜背后的爱心接力

0人浏览   2025-08-20 00:30:00
图片

“爷爷您看,我们的客厅已经装修完成了!”

时间拉回到7月23日那天,绥阳县枧坝镇双新村的一农户家传来欢声笑语。青年小伙罗宜林搀扶着老人张正强,缓缓进入屋内,老人眼中泛起了光,他环顾四周:崭新的沙发,明亮的顶灯……看着自家焕然一新的客厅,82岁的张正强爷爷脸上绽开了舒心的笑容。63岁的赵福生伯伯坐在特意为他调整过高度的新沙发上,话语里满是满足:“现在政策这么好,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也多,给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确实让我感到很幸福!”

这一声由衷的“幸福”和老人舒展的笑容,是贵州宜林智家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返乡大学生黄传嘉以及双新村村干部们共同完成的一场温暖“旧屋改造”最珍贵的回响,是一场多方爱心接力的生动写照。

三年前的那个夏天,作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者的大学生黄传嘉,跟随村干部踏入双新村张正强与赵福生父子家时,他的心被紧紧攥住了。赵福生6岁罹患小儿麻痹症,后被认定为一级残疾,几十年来只能跪地匍匐行走。张正强作为继父,在妻子离世后独自扛起照顾继子的重担。这样的情景,在念大学的几年里曾反复涌上黄传嘉的心头,想要进一步帮助张家父子的念头总在他的心里激荡。

今年,大学毕业的黄传嘉加入绥阳当地的贵州宜林智家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七月的一天,他与公司95后的负责人罗宜林偶然谈及公益愿景,两颗心瞬间碰撞出火花。“几年之前创立公司时就想做公益,但苦于压力未能实施,”罗宜林坦言,“听到传嘉的想法,我们一拍即合,立即行动。”

他们商量着公益行动的第一件事就从老人张正强家做起。从7月4日策划到7月23日完工,黄传嘉与罗宜林几乎每日驱车往返于县城与双新村之间。他们在村干部的协助下,带领公司员工,甚至专程请来砌墙师傅,为张家客厅开启了一场蜕变:拆墙、吊顶安装软装,购置新沙发、饮水机、电视柜……更令人动容的是那些悄无声息的关怀——为跪地行走的赵福生量身调整沙发高度,在门口铺设缓冲坡道,设计进入卧室的楼梯。而这些,罗宜林全程参与,看着老人绽放的笑容,他感叹:“看到公公和叔叔开心的笑容,还有公司一群人的热情,我觉得什么都值了。”

焕然一新的客厅里,张正强老人抚摸着新沙发,话语朴实却饱含深情:“政府帮我把厕所、厨房、房子都改造好了,小罗他们又来给我添了沙发、饮水机这些,把房子弄得漂漂亮亮的,我住着很安逸。”

这是一场政策兜底与社会青年人的爱心接力,赵福生提起村支书徐正杰去年7月驾车送突发头晕的父亲紧急就医的恩情,他言语哽咽:“镇村干部时常自己花钱买东西看望我,我的父亲虽是继父,却胜似生父……现在政策也好,我感到很满足。”

双新村党支部书记徐正杰道出村庄的守护准则:包片干部每周一次探访特殊群体,“发现力所能及的问题,立即解决”。他特别感谢黄传嘉和宜林公司的善举:“他们进一步改善了特殊群体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我们号召广大青年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黄传嘉则用镜头记录下了改造过程中的温暖点滴,只为让爱心持续接力:“我记录就是想让更多人关注到他们这样的群体,有更多人能加入爱心队伍。”如今,宜林公司发起“旧物焕新”公益行动,呼吁公众捐赠闲置家具,赋予旧物新生,点亮他人生活。

三年前心中的想法,在黄传嘉心中化为坚定的信念:“如今走了三年,终于实现。”从青年学子的炽热初心,到爱心企业的积极响应,再到基层干部的默默守护,这条由多方爱心铺就的道路,终于让长年跪行的赵福生和他的老父亲,在焕新的屋檐下说出了那句最平凡也最珍贵的心声——“舒服”与“幸福”。这束由爱心青年点燃的光,正呼唤更多微芒汇聚,照亮更多需要温暖的角落。

图片图片图片

主办:中共绥阳县委宣传部

承办:绥阳县融媒体中心

监制:石芝谋 | 总编辑:王宇

副总编辑:彭坤煜 陈霞

责任编辑:张丽 | 责任校审:陈霞

全媒记者:潘娅 王泽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