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网

开学礼没必要卷仪式感丨有话直说

0人浏览   2025-08-31 11:53:00

白木

新学年伊始,不少学校门口彩球高悬,教室里张灯结彩,老师们提前几天到校布置,少数家长和学生代表忙前忙后,而大多数学生只是“坐享其成”。这番热闹背后,我们是否该静心思考:开学仪式,是否已渐渐偏离了教育应有的朴素与深意?

回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学第一天常常是全校大扫除。同学们自带抹布水桶,一起擦窗、扫地、除草、搬书。校园里处处是忙碌的身影,汗水背后,是畅快的笑声和真实的成就感。那时没有彩带和气球,但每个人都在劳动中体会到劳动、协作与付出的意义。

这些身体力行的体验,比任何言语说教都更深刻地烙印在心灵深处。

反观如今,不少开学仪式竞相追求场面、注重视觉效果。一次性装饰品用过即弃,既浪费资源,也在无声中传递着浮躁和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当一切都被预先安排妥当,学生只需“出席”,他们便很难真正理解开学背后的含义,更难以培养出对校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派对式”开学无形中划分了“少数付出者”和“多数享受者”。老师与部分家长忙得团团转,大多数学生却成了旁观者,显然背离了教育公平的理念。教育的意义,本应在于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体验和成长的机会。

当然,我们并非否定开学仪式的重要性。适当的仪式感能够营造新学期氛围,激发学习热情。但关键在于把握分寸,仪式应为教育服务,而不是本末倒置。开学仪式可以简朴而不失隆重,比如,组织全班共同布置教室,使用可重复利用的装饰品;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全员参与的活动,让每个人都能贡献力量、承担责任。

开学,本身就是一个珍贵的学习契机。在集体劳动中培养协作精神,在亲手打扫中学会珍惜,在共同策划中激发创意,这些才是真正滋养成长的仪式。让开学回归本真,少一些浮华装饰,多一些实际参与;少一些一次性浪费,多一些可持续的安排;少一些旁观者,多一些践行者。

教育的本质,从来不在表面热闹,而在那些润物无声的成长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