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网

政前方观察 | 坐高铁还带外套?这是去哪凉快

0人浏览   2025-08-31 15:36:00

近来,有句标语越来越出圈:“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

在短视频平台,这条标语开启了“跨区域旅行”,视频博主将标语带到了各个景区、演唱会现场,不少网友卖力接梗。

“这么凉,那么爽,乌蒙任你闯”,今年避暑季,来自贵州的年轻人在网上喊话,引得留言区纷纷跟帖点赞。

细细想来,地处乌蒙深处的六盘水,凉与爽自不必多说,更难得的是那份畅达快意。

人们说,跨过山海的清凉,有时候只有一张车票的距离。

今年是安六高铁开通第5年。5年来,一列列动车飞驰群山,从贵阳启程,一小时有余,便能抵达六盘水。

5年有多少成长?又有多少改变?政前方和大家一起聊聊。

安六高铁运营五周年。图源|天眼新闻

一张高铁票,直达19℃的夏天

关于安六高铁,游客们给它取了个昵称:避暑专列。

天赐清凉的六盘水,年平均气温15℃带来满级凉爽,2005年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今年正好是第20年。

清凉指数固然令人神往,若没有交通加持,也难以吸引远行脚步身至心至。

2020年7月8日,安六高铁开通运营,蓄积已久的期待、梦想和奋斗激情,随着首发和谐号列车第一声清脆鸣笛在磅礴乌蒙喷薄而出。

一条高铁串联起了交通线、旅游线、产业线,更串起无数人的诗与远方。五年时间,安六高铁累计发送旅客1512.36万人,累计到达旅客1539.24万人。

1512.36万,是一座城市向外拥抱世界的步伐;1539.24万,是无数外地游客对六盘水“凉”与“美”的真情投票。

疾驰在绿水青山间的安六高铁。图源|天眼新闻

安六高铁开通初期,仅有10对动车组列车开行,如今,日常线20对、周末线0.5对、高峰线4对,六盘水和上海、广州、广西、成都、重庆、荔波、从江、贵阳等地的联系越发紧密,客源半径由此拓展。

在安六高铁的牵引下,六盘水不再是地图上的一块“远山”,而是纳入西南、华南、华东游客的避暑目的地、周末后花园。

今年上半年,全市外地人购房2661套、银联数据显示上半年区域批零住餐行业累计消费307.8亿元。

铁路暑运启动以来,7月1日至7月31日,六盘水站累计到达旅客达51.87万人次,庞大的客流让民宿、餐饮、交通等传统服务业收益稳步增长。

一条高铁,让外界遇见一座城的惊喜和浪漫,也沉淀成城与人的新自信。

燃情火把节。图源|天眼新闻

一张车票,也是一张体验券

避暑抖音话题点击量超26亿次;

2025六盘水马拉松吸引7.4万余名跑友报名;

乌蒙大草原等景区连续多日发布限流温馨提示;

跻身避暑旅居首选地、全国热度增长最快目的地前十;

千万粉丝博主房琪kiki、李蠕蠕来了,《是好朋友的周末》综艺来了;

……

对于六盘水人来说,这样的肯定令人欣慰,却也并不感到意外。

为了今天这番盛景,六盘水已足足努力了20年,而现在不过是花开正好。

既让自然禀赋实现价值释放,又能将全要素融会贯通,六盘水深谙既出圈又不离圈的道理,破圈共生。

跑在三伏天的“六马”。图源|天眼新闻

圈内,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六盘水立足“旅居城市”定位,聚焦“吃住行游购娱”,服务模式、业态产品推陈出新,持续推动“文旅、体旅、农旅、康旅、桥旅”等多业态融合,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

圈外,六盘水积极融入北上成渝经济圈、南下北部湾经济圈、东进黔中经济圈、西出滇中经济圈的高铁“十”字枢纽。

高铁让人来得更快,但留下来,还得靠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发力。

人来了,吃什么?烙锅、羊肉粉、干锅牛肉……地道美食让人流连忘返;住哪里?高端酒店、精品民宿、林间木屋,各种价位各种风格一应俱全;玩什么?春有杜鹃花,夏有清凉游,秋有银杏林,冬有滑雪场,还有登山、漂流、马拉松,文旅产品的丰富度只增不减。

热闹夜市。图源|天眼新闻

流量在路上,留量在心间

回望六盘水旅游发展路径,从引客到宠客到留客,从节到季,到明年再续,于游客而言,这是一个更长的“候鸟窗口期”;对城市来说,这是一个更大的发展黄金期。

7月22日,随着最后一对500米长钢轨精准落下,盘州至兴义铁路全线铺轨工程圆满完成,向年内建成通车发起冲刺,贵州实现“市市通高铁”近在咫尺。

可以预见的是,这条钢铁动脉,将把“中国凉都”清凉招牌带向更远的地方。

“那远山呼唤我,去千里外漂泊,在路边哼着歌,想多停留片刻……”互联网上,一首民谣《遥远的呼唤》唱出了多少向往。如今这歌声,在六盘水有了新的注解。

高铁列车进站中。图源|天眼新闻

“在六盘水的九年里,我见证了高铁开通、桥梁飞架,也向游客传递每一个盛夏的热情。”百车河温泉度假酒店负责人钟海燕踏凉而来,留在一方热土干出一番事业。

湖南摄影师张敏在六盘水筑巢15年有余,“动车又快又稳,几个小时就能‘瞬移’到清凉世界。这地方,来了真不想走。”他的镜头和胶卷装满高原美好星空,也装满街巷烟火的笑脸。

沿着高铁,越来越多的游客、创业者、投资者涌入这座被群山环抱的城市,人们不仅来“避暑”,更愿意留下来,带来新的梦想、新的生意、新的故事。

把“冷资源”变成了“热经济”,更把“远字头”变成“近字头”,六盘水用事实证明:交通通了,游客来了,品牌响了,发展也稳了。

凉都,正在“高铁速度”里,越走越远,也越走越美。

凉都,正用来自高原的清凉,盛情邀请远方的客人:“这么凉,那么爽,乌蒙任你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鲁媛 尚宇杰 谢勇勇

编辑 陈玉林

二审 陈毓钊

三审 马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