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改善民生 提升幸福指数|今年南阳市中心城区已建成停车场20个、充电桩1045个 缓解停车难 出行更舒心

位于申伯大道智慧化生态停车场内的万华“华秒充”超级充电站 张兰 摄
编者按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在为民解难题、谋福祉上持续用力,民生投入持续增长,民生项目落地实施,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今天起,本报推出“着力改善民生 提升幸福指数”系列报道,逐一盘点民生实事完成情况,从一个个故事中品味点滴幸福,从一组组数据中回望艰辛努力,进而激励斗志、坚定信心,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兴致勃勃开车出门逛街吃饭,却让停车给‘堵’在门外”“节假日不敢开车出门,小心送你‘停车绕圈半日游’”……这些城市“停车难”的熟悉场景,是否让你也深有感触?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停车难、充电难”成为市民出行的烦心事。今年,我市持续将中心城区停车场和新能源充电桩建设纳入重点民生实事全力推进,切实补齐功能短板,让市民爱车“有位停”“便捷充”。
干净整洁的地面、清晰的停车位标线……8月11日傍晚,走进位于中心城区解放广场东侧的停车场,只见一辆辆汽车有序停放,部分新能源汽车正在停车位上充电。
“自从这里有了停车场,领着孩子出来游玩再也不担心停车问题了。”市民邹志东感慨地说,该停车场的运行有效解决了解放广场周边因乱停乱放导致道路堵塞的问题。
南阳城投智慧停车管理有限公司运营负责人介绍,这个停车场为东西两区,东区占地1560平方米,停车泊位49个,配套12个新能源车辆充电车位,其中10个快充车位,2个慢充车位;西区占地2208平方米,停车泊位73个,其中8个为中巴车位,有效解决了解放广场停车难的问题。
城市“边角地”变身停车场,带来的不仅是市民生活的便利,也让城市焕发出新活力。
每到下午6点多,卧龙区光武街道刘庄社区游园开始热闹起来,周边社区的孩子们成群地来到这里追逐嬉戏,老人们坐在长亭唠家常,附近停车场内停满了车辆。
该停车场位于光武大道与车站路交叉口东北角,占地面积1994平方米,停车泊位76个,配套5个自助洗车车间。停车场内干净整洁,停车泊位间距符合相关规定标准。正在洗车的徐攀说:“我是第一次来这里停车,没想到还能洗车,感觉很好。”
随着节能环保理念深入人心,选择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市民日益增多。群众对于充电桩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充电设施建设逐渐成为民生之需。
“一杯咖啡,满电出发。”申伯大道与光武大道交叉口东北角智慧化生态停车场内,中心城区最大的万华“华秒充”超级充电站投入使用,上述描述变为现实。
这是全市第一家集光伏发电、储能、充电等为一体的综合充电站。记者走访现场看到,光伏车棚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新能源充电桩一字排开,司机休息室温馨整齐,咖啡机、饮料自动售卖机、空调配备齐全。停车场共有停车泊位40个,新能源充电停车位有22个,分为超充、快充、普充三类。其中,2个液冷超充终端最高充电功率达600千瓦,能够在10分钟内为配置有对应超充技术的电动汽车增加80%的电池续航。
“自从这里开放后,我常来这儿充电。”住在光武大道附近的新能源车主刘先生说,他所在小区停车位不足,到哪里充电一度困扰着他,现在,智慧化生态停车场成了周边新能源车主充电的好去处。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今年以来,我市结合社区、街道、区、市行政办公需求,由市住建局牵头,通过民生走访、探查群众实际需求、实地现场调研等方式,充分利用道路两侧、小区、公园等处零星用地,深入挖掘停车空间,打造“停车有位”新常态。南阳城投智慧停车管理有限公司坚持高标准规划、大力度投入、精细化施工、制度化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关,停车场智慧化改造提升、新增停车位等项目稳步推进。
如今,一处处城市闲置用地等地块被“激活”,停车资源得到有效共享,“停车难”“充电难”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
今年以来,中心城区已完成建设碧桂园首府西停车场、滨河鑫苑停车场等20个停车场,新增停车泊位1283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1%。同时,充电桩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共建成1045个充电桩,其中直流充电桩632个,交流充电桩413个。
全媒体记者 陈琼
编辑:辛灵飒 初审:王冰 终审:王笑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