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积极响应债市“科技板”,近百家机构发行超2500亿元科创债
【大河财立方 记者 秦龙】落地两周后,债市“科技板”阶段性成绩出炉。
5月22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科技金融政策有关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在会上介绍,随着债券市场“科技板”推出,目前市场各方响应积极,现在已有近100家机构在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规模超过了2500亿元。
受访人士对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从支持科创债发行再到创设债市“科技板”,意味着科创债券市场再扩容,建立多层次债券产品体系更进一步,我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进入新阶段。
政策全面助力,债市“科技板”制度落地
所谓科技创新债(简称科创债)是指由科技创新领域相关企业发行,或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科技创新领域发展的公司债券。这类债券旨在为科创企业提供债券融资服务,支持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早在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介绍2025年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方面举措时提到,央行将会同证监会、科技部等部门,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
对于债市“科技板”,潘功胜介绍,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等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丰富科技创新债券的产品体系。一是支持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二是支持成长期、成熟期科技型企业发行中长期债券。三是支持投资经验丰富的头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等发行长期限科技创新债券。
“债市‘科技板’支持三类主体发行科创债,拓宽科技贷款、股权投资的资金来源,增强贷、债、股资金支持科技创新的联动性。”中证鹏元研发部高级董事、资深研究员高慧珂对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
5月7日,央行、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债市“科技板”建设的政策,其中“创新信用评级体系”和“完善风险分散分担机制”等政策均是以创新制度机制供给来更好适配科技企业融资需求,破解科创融资难点和痛点。
5月22日,朱鹤新在新闻发布会介绍,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发行人灵活分期发行债券、简化信息披露要求、减免债券发行交易的部分手续费。在三类发行科创债券的主体当中,债券市场“科技板”最需要支持的是股权投资机构。股权投资机构是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主要力量,主要存在轻资产、长投资周期等特点,所以通过债券市场“科技板”解决股权投资机构靠自身发债期限短、融资成本高的问题。
记者注意到,根据交易商协会此前披露信息,已有25家股权投资机构参与科技创新债券注册发行,预计注册发行规模约200亿元。君联资本、启明创投、东方富海、毅达资本、中科创星等知名股权投资机构已进入注册通道。
市场积极响应,债市“科技板”加速建设
大河财立方记者注意到,随着债市“科技板”一系列鼓励政策落实,首批科技创新债券密集落地。以券商机构为例,华泰证券、中银证券、中信证券、国泰海通、东吴证券、中泰证券、长城证券等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助力科创债的落地,为科技企业注入“源头活水”,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谈及债券市场“科技板”的最新进展,朱鹤新在会上表示,目前市场各方响应积极,多家机构已经注册或者已经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目前有将近100家机构在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规模已经超过了2500亿元。
同时,根据来自Wind的数据统计,两周以来,科技创新债券共完成发行2497.5亿元,其中交易所市场333.1亿元,银行间市场2164.4亿元。
华源证券固收首席廖志明研报统计,科创债新政后首周,按发行规模排序,银行>产业主体>证券>城投>股权投资机构,银行是科创债发行的绝对主力。科创债的发行主体明显呈现高评级、央国企的特征,AAA评级发行人的规模占比80%以上,央国企占比95%以上。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亦表示,目前科创债发行主体中,科技型企业以高等级央国企和头部民企为主,预计在债市“科技板”推出后,将鼓励更多的成熟期、成长期民营科技型企业通过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进行融资。这有助于带动更多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同时,在新的支持政策下,未来对于科技型企业的发债支持力度也将加大。
中证鹏元研发部高级董事高慧珂对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随着债市“科技板”的推出,引入金融机构等参与发行科创金融债,能进一步丰富科创债市场的参与主体,改变此前科创债发行主体均为非金融企业的局面。在投资端,这也能提升金融机构投资科创债的积极性。
“对比参考绿色债券市场的经验,金融机构发行的绿色金融债是绿色债券市场的第一大品种,2024年绿色金融债发行占比32%。科创金融债的发行将大幅扩容科创债市场一级发行规模。”高慧珂说。
责编:史健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