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个人冷晓琨:让机器人“夸父”服务千家万户
原标题:
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个人冷晓琨:让机器人“夸父”服务千家万户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鄢敏 通讯员 岳青
今年以来,关于人形机器人的讨论一直没有断过:从亮相春晚舞台的宇树机器人,到闪耀两会现场的机器人“记者”,再到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而早在2016年,当人形机器人尚未得到广泛关注,冷晓琨就大胆闯入“冷门赛道”,攻克研发成本高昂、关键零部件靠进口等难题。“我的目标,希望全社会共享机器人便利。”近日,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冷晓琨获得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冷晓琨与其研发的“夸父”人形机器人合影
偶然蹭课,兴趣触发“未来”赛道
冷晓琨对机器人产生兴趣,还要从初一那年说起。当时,学校机器人实验室招首批学员,冷晓琨没有入选,只能旁听。正是这次偶然的“蹭课”,点燃了他对人工智能的兴趣。“老师给我们介绍机器人的构成,带我们看机器人踢足球,好玩又能用电脑控制,还可以自己设计控制,令人激动。”
凭借着对机器人的热爱和天赋,冷晓琨代表学校参加中小学机器人大赛并获得优异成绩,一路“开挂”保送至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在校期间,他对机器人的研究更加深入,突破了众多技术难题,斩获全国机器人锦标赛(FIRA)及国际仿人机器人奥林匹克(IHOG)大赛一等奖、阿斯图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机器人大赛足球组冠军,第九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奖项。
过程中,冷晓琨愈发坚定未来从事机器人事业的决心,同时找到了奋斗方向——为中国制造最先进的机器人。2016年,冷晓琨带着几个师兄弟南下深圳,创立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彼时,人形机器人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质疑声不断。“很早以前,我们就觉得人形机器人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只是这条路会比较长。”冷晓琨坚定地认为,只要能坚持做下来,一定能等到爆发的时候。
于是,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冷晓琨带着团队投入枯燥漫长的研发,誓要在创新创业中闯出人形机器人的新天地。
专注研发,势要突破进口限制
来到深圳后,冷晓琨和团队定下第一个目标是研发双足机器人。“这个难度很高,国内没有先例,研发成本高昂,几乎所有关键零部件均依赖进口。”
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让机器人不仅“长得像人”,还能“感觉像人”,能看得见、听得懂、走得稳、摸得准,实现与物理世界的感知交互。从硬件到软件、从芯片到算法,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科技实力较量的竞技场。
2018年,冷晓琨率领团队研发的Aelos机器人在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上惊艳亮相,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智造”的力量。
“每一步,都不容易。”冷晓琨如是感叹。2018年,冷晓琨带领团队进行第一代大型人形机器人的研发。相较于单个项目的近300万元高额研发成本,更令他深思的是,几乎所有核心零部件均依赖进口。他深知,如果连核心技术都掌握不了,研发先进机器人的目标不可能实现。
当时,全球机器人硬件产业链都不成熟,冷晓琨团队给国外厂商发邮件,经常要半个月才能收到回复。靠着好几个国家的零部件,他们最终“攒起来”第一台机器人。冷晓琨暗下决心,既要实现人形机器人产业化,也要实现关键技术和重要零部件国产化。于是,他带领团队一头扎进实验室,开展研发。
厚积薄发,实现机器人国产化
人形机器人是机器人最复杂的形态,产业链条长,涉及环节多。冷晓琨把产品作为技术平台,联动上下游企业,带动他们从不同环节多点突破,协力向目标迈进。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3年12月,冷晓琨带领团队研发的高动态人形机器人“夸父”正式发布,具备了高可靠性、高动态运动能力的身体结构、灵巧的双手以及能够精准感知和自主规划任务的聪明“大脑”。这款机器人零部件的国产化率已达到90%以上,团队将一体化关节、结构、运控算法等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但冷晓琨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对于未来场景的技术,我们要积极储备、着眼长远;对于现在有产业应用价值的技术,我们要缩短转化周期,实现尽快落地。”截至目前,冷晓琨带领乐聚累计申请专利124件,其中发明专利62件。
如今,他们团队的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智造、商业服务、科研教育等领域。冷晓琨还发起“人形机器人+”开放生态平台,与行业领军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构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产学研用一体化生态。展望未来,冷晓琨的目标从未改变:让机器人真正服务于千行百业、千家万户。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