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网

厦门推动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0人浏览   2025-08-22 15:14:00

来源:厦视新闻

国家医疗保障局近日印发《医疗保障按病种付费管理暂行办法》,提出要推进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作为国家DIP付费示范点城市,厦门在全国率先推行总额预算下的住院门诊一体化分值付费支付体系改革,并以此撬动医保综合治理,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等问题,让每一分“救命钱”都用在刀刃上。

大力开展日间手术 提升医院运营效能

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不久前刚做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陈智恒,正在进行术后复查。因为平时经常踢足球,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做这项手术了。

市民 陈智恒:我是在当天早上过来做手术的,然后第二天中午就出院了。手术之前要做一些门诊的术前检查,在结算的时候这些门诊检查也一起纳入住院费报销掉。在前几年还有做过一次,但当时是没有日间手术,所以当时大概住了9天左右的时间,第一次的费用会比现在要贵。

同一个患者,同一家医院,同样的病症和手术,前后两次住院,为什么住院时间和费用有这么大差别?这归功于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张福星:实现了病人少花钱,医生病人周转快。我们高峰期一天达到了一百三十几台手术。另外我们在日间手术的基础上,拓展了日间治疗,也是一样让病人原来需要住院一天两天的治疗,当天就在门诊做完就可以回家了。

按分值付费 医保基金分配更合理

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称是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并不直接面向患者,而是改变医保部门对医疗机构的支付规则。具体来说,就是将二、三级医院7625项门诊诊疗项目、9个门诊病种及12类基层医师组的日均门诊量,折算成分值“按劳取酬”;在住院端建立6458个病种组,实现住院按病种分值付费全覆盖。医院收治患者疾病越严重、资源消耗越大、医师服务量越多,获得的医保基金就越多,引导医院提升医技水平。据统计,全市医疗费用增幅从改革前的19.82%下降至2024年的4.19%。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张福星:我们收治疑难危重的病人更多了,医院的整个病种结构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比如说医疗收入占比会更高,主要更多的是靠我们的技术,我想这个可能就是我们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之所在。

创新医保基金“快结算”模式 激活医药机构“资金池”

以医保DIP支付方式改革作为撬动点,厦门医保改革已经从单一的基金分配环节延伸至医保管理的各领域。去年11月,国家医保局提出“创新医保基金结算方式,探索构建以直接结算、即时结算、同步结算为基础的医保科学结算体系”。厦门医保充分发挥国家统一医保平台优势,仅20天就完成了即时结算流程梳理、方案制定与系统建设,实现医保基金拨付的“按日对账、按需申报、当日到账”,并将即时结算资金覆盖门诊、住院、生育医疗、救助与药店购药费用。这项改革覆盖到全市所有2000多家定点医药机构,试点半年来,就拨付即时结算资金近7亿元。

国药控股福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赖伟峰:加快了我们的资金周转,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也推动了我们的企业管理精细化跟数字化。对于老百姓而言,我们的药品供应就更有保障,也有更多的精力能够去做专业的药学服务。

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花育明:我们将聚焦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新期待,深化医保基金绩效支付改革,优化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国家示范点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推进系统集成改革。在群众得实惠、医院能发展、基金可持续之间寻求“最大公约数”,赋能“三医”协同发展。(来源: 厦视新闻)

*******************************************************

【台海网报料渠道】

邮箱:taihainet@163.com

报料、登报、维权、内容合作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