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充电”式度假:图书馆上座率爆棚,书店客流量翻倍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滕一韬
“五一”假期,景区迎来客流高峰,也有人选择避开拥挤,走进图书馆、书店,以阅读与学习的方式度过假期。
5月4日,记者走访发现,这种“文化充电”式度假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浙江图书馆自修室上座率“爆棚”。记者 滕一韬 摄
图书馆自修室上座率“爆棚”
全是沉浸在学习和阅读中的“低头族”
上午9点半,浙江图书馆进门处的电子屏显示,实时人数超过了百人。放眼望去,全是沉浸在学习和阅读中的“低头族”。

浙江图书馆自修室上座率“爆棚”。记者 滕一韬 摄
研二学生姜雨薇的面前堆着半米高的学习资料,笔记本电脑上还贴着法考倒计时的便签。“去年国庆在灵隐寺感受了一波汹涌的人潮,今年决定换个方式过节,这样过节还不花钱。”她笑着推了推眼镜,“而且也马上要到考试的关键节点了,必须得再加把力。”
在离姜雨薇位置的不远处,高二的陈同学正在对着一张试卷奋笔疾书。“从六年级开始就有来这学习的习惯,一般一呆就是一整天,到晚上七八点再走。”陈同学告诉记者,她家离图书馆不远,骑电瓶车过来只要15分钟,中午就在馆内解决,有饮食出售,很方便。

高二的陈同学正在奋笔疾书。记者 滕一韬
“在这里时间好像被按了快进键,一转眼就过去了。整体氛围也很好,会让人更自律,看手机的时间少了,学习效率自然就上去了。”陈同学说,她的目标是复旦大学,“马上就要返校了,小长假最后几天查漏补缺,也可以提前恢复学习状态。”
在报刊翻阅区,83岁的金爷爷手上拿着一只放大镜,认真又专注地逐行阅读报纸。“这里很安静,我们出去说,不要打扰年轻人们学习。”引导记者来到休息区后,老人打开了话匣子,他说自己报纸爱好者,也是潮新闻·钱江晚报的忠实读者。“我还登上过你们的报纸,也是多亏了报道,替我找回70多年前在天长小学一起读过书的老同学。”老人说,就在上个月大家伙儿还回到学校聚了聚。

83岁的金爷爷坚持看报阅读。记者 滕一韬 摄
金爷爷说,他15岁开始工作,那会儿遇到问题也会习惯来图书馆查一查相关资料,“最多的时候我有四张杭州各大图书馆的借书证。”
“我们那时候有句话叫作‘不读书不看报啥都不知道’,放到现在也是适用的。”金爷爷笑眯眯地表示,他从年轻开始就保持着阅读的习惯,直到现在,虽然住得远了,每周日还是会雷打不动来到这里看书读报。“几个退休的报友也相约在这里,大家一起聊聊近况,分享新鲜事,蛮好的。”
“现在阅览室也修得越来越好了,设备也更加先进了。有这么好的条件,年轻人更应该多来图书馆‘泡一泡’。”在老人看来,阅读不光是充实自身,也能够不断提升技能。“像我今天就学到了有关于穴位保健的养生知识。”
“阅读+咖啡+文创+活动”多元效应下
书店客流较平日翻了近一番
下午1点,西西弗书店(国大城市广场店)落地窗旁的位置几乎被坐满。落座的客人大多一杯咖啡,一本书籍,开启了静谧的午后时光。

西西弗书店(国大城市广场店)。记者 滕一韬 摄
“这里有种恰到好处的生活感,既不像图书馆那么严肃,又比咖啡馆多了文学磁场。”00后游客小沈告诉记者,上午西湖citywalk后她选择来这家网红书店坐一坐,“窗外就是西湖文化广场,环境很好,想要拍照也能出片。”
“趁着放假出来逛逛书店,选了一些喜欢的课外书,下午就待在这看书了。”初一的闻同学用零花钱购置了三本文学书。付完款,小姑娘选了一个位置坐下,迫不及待地拆开了封皮,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儿童阅读区。记者 滕一韬 摄
在书店内,还设置了专门的儿童阅读区。“吃完饭带女儿来逛一逛,她陪我们大人出来旅游,我们也耐心和她一起读读绘本,做她爱做的事。”上海游客林女士笑着表示,刚好也“解放一下双脚”。

书店假期客流量明显提升。记者 滕一韬 摄
书店店员告诉记者,这个“五一”假期店内的客流量较平日翻了近一番,“平时大概四五百左右,这几天日均有八九百。”特别是咖啡区消费客人明显提升,“大家更愿意为环境付费了。”
“实体书店现在也在不断进化,通过多重元素的吸引,让大家爱逛书店。”她表示,商场的活动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引流,与此同时,一些明星的周边或是潮流文创也会吸引人气快速集聚,“甚至会有外地客人专程赶过来。”

西西弗书店(国大城市广场店)。记者 滕一韬 摄
“书籍买的人也更多了,比平时高出了几十单。有的人可能一买就是两三套,送人又或者是自己留作纪念。”这名工作人员表示,一些刷边版又或者是定制版的书籍只在西西弗出售且限量,因而是假期的畅销书之一。“还有小青春题材、或者是影视剧翻拍的书籍,都卖得不错,经管类的专业书籍也有周边的年轻人在买。”她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