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网

采耳店遍地开花 耳朵真的需要采吗?专家表示,采耳过程应当规范、谨慎、卫生,操作不当反而容易损伤耳道

0人浏览   2025-05-20 08:01:00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注重身心的放松。采耳,这项古老的技艺,因其能带来酥麻的舒适感,成为许多人休闲放松的选择。在大街小巷,采耳店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采耳工具和技法的花样百出,也让人们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有生之年必须体验一次”,也有人诚恳告诫“别轻易尝试”,那么采耳对我们的耳朵究竟好不好呢?有没有风险呢?又该注意什么?

  就这些问题,山西晚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有人“小采”怡情,有人“采”后遭殃

  张先生的采耳初体验是在一次成都旅行中经历的,尽管对这项技艺早就有所耳闻,但真正尝试的时候还是略有担心。

  躺平后技师手起勺落,一系列娴熟的操作,耳朵里“酥酥痒痒”的快感,立马让他的心情从紧张担忧变成了安逸享受。“在采耳的十几分钟里,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和舒适。”张先生这样回忆。后来,他偶尔也会约上好友一起去采耳,把这当成一种放松解压的方式。

  然而,看似惬意的采耳行为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

  大学生小张前段时间在一家理疗馆选择了采耳服务,但几天后,他就感觉耳朵里瘙痒难耐,还时不时有轻微的疼痛。一 开始,他以为是上火导致的,便没有放在心上。但症状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了听力下降的情况。小张这才意识到事情不对劲,赶忙去医院就诊。

  医生通过耳内镜检查发现,小张的耳道内长满了密密麻麻的白色菌丝,就像一朵朵小小的“蘑菇”。经过进一步的检查和化验,确诊为外耳道真菌病。医生推测,罪魁祸首可能正是那次采耳经历,当时,不干净的采耳工具将真菌带入了小张的耳道,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真菌开始迅速滋生繁殖。

  而小张的情况也并非个例。胡先生最早是在单位附近新开的采耳店体验的,后来,和朋友去理疗、修脚的时候,他偶尔也会选择采耳。但几次之后,他就开始感到耳朵奇痒,还有些听力下降,于是急忙前往医院就诊,同样被诊断为“外耳道真菌病”。“我后来想了想,好像某次采耳时,采耳师傅和修脚的师傅是同一个人,怀疑是师傅没有做好消毒。”胡先生说。

  “解压良方”或是噱头,操作不当会受伤

  据某相关机构的不完全统计,全国采耳门店数量从2022年的约3.4万家增长到2024年底的9.7万家,短短两年增长率高达185%。而随着市场扩大,采耳行业的客户群体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采耳服务的主要客户是中老年男性,如今,年轻人特别是18岁至35岁的年轻女性正成为主力消费群体,占比已达63.4%。互联网采耳店的顾客平均年龄比传统店铺低了15.7岁。某市场调研机构数据显示,85.6%的年轻顾客表示去采耳店的主要目的是“放松减压”,而非单纯的耳道清洁。

  但,采耳真是解压良方吗?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住院医师王雪莉表示,从专业的角度来讲,应一分为二地看待采耳。当一个人在较为安静舒适的环境下,进行一些耳道按摩活动,确实能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但是从医疗保健上来讲,采耳时正确的方式方法很重要,采耳过程应当规范、谨慎、卫生,操作不当容易损伤耳道,反而起不到“解压”的目的。

  “近年来,因采耳引发外耳道真菌病的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从门诊情况来看,每个月都会有七八例因采耳而导致外耳道真菌病的患者。”王雪莉介绍。而有相关机构调查发现,在那些价格低于50元的采耳店中,有81.2%不更换工具或消毒不规范,存在严重的卫生隐患。

  为什么采耳会导致外耳道真菌病呢?王雪莉分析,正常情况下,外耳道内有一层薄薄的耵聍(耳屎),它可以保护外耳道皮肤,防止细菌和真菌的侵入。而过度采耳会破坏这层耵聍,使外耳道失去天然的保护屏障。此外,采耳过程中如果损伤了外耳道皮肤,还会导致外耳道的微生态环境失衡,为真菌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与此同时,有些非正规采耳店为了降低成本,往往忽视采耳工具的消毒。一把采耳工具可能会在多名顾客之间反复使用,而这些工具上携带的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就会随着采耳过程进入顾客的耳道。“而我们的外耳道皮肤非常娇嫩,一旦被病原体感染,就容易引发各种炎症。”她说。另外,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也会减弱。一些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或者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人群,更容易感染外耳道真菌病。在采耳的诱因下,这些人群的发病风险会进一步增加。

  治疗过程不复杂,周期可能比较长

  王雪莉介绍,外耳道真菌病患者会出现耳部瘙痒、疼痛、闷胀感等不适症状。瘙痒感往往非常剧烈,让人忍不住想要搔抓,但搔抓又会进一步损伤外耳道皮肤,加重病情。疼痛和闷胀感则会影响患者的听力,导致听力下降,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而随着真菌在耳道内的不断生长繁殖,会形成一层厚厚的菌膜,堵塞外耳道,影响声音的传导,从而导致听力下降。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进一步发展,还可能会引起中耳炎、内耳炎等并发症,对听力造成永久性的损害。

  “外耳道真菌病治疗起来虽然不是特别复杂,但治疗周期长,不彻底治疗非常容易复发。”王雪莉说,外耳道真菌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频繁就医,接受药物治疗和耳道清理,这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一些患者由于病情反复发作,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采耳有风险,不规范的采耳会对我们的耳朵产生很多不良影响。”王雪莉说,她建议大众,一旦发现耳部出现不适症状,如瘙痒、疼痛、听力下降等,应立即前往正规医院进行就诊。医生会通过耳内镜检查、真菌培养等方法,明确病因,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而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外耳道真菌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耳道清理。药物治疗一般采用抗真菌药物,通过局部涂抹或滴耳的方式,抑制真菌的生长繁殖。耳道清理则是使用专业的工具,将耳道内的真菌团块、分泌物等清理干净,保持耳道的清洁和通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医嘱按时用药,定期复查,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在治疗期间,患者要特别注意耳部卫生。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进水,尤其是在洗头、洗澡时,可以使用耳塞保护耳朵。不要随意用手或其他物品搔抓外耳道,以免引起感染。此外,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耳部耵聍有益处,无须“赶尽杀绝”

  既然在外采耳有风险,那有人可能会问了:自己掏,总没事儿吧?

  答案是否定的。与在外采耳一样,自己频繁掏耳朵也会因为卫生不洁、方法不当等问题对耳朵产生损伤。据2024年全国医疗事故统计数据显示,因不专业采耳导致的耳部损伤案例达到3276起,较2023年增长41.3%。不专业的采耳行为可能导致耳膜穿孔、外耳道感染等问题,严重时甚至影响听力。

  那我们的耳朵究竟是不是掏得越干净越好呢?对此,王雪莉解释,处于我们耳内的耵聍并非一无是处,它对于外耳道有很重要的保护作用。“首先它具有微弱的杀菌消毒作用,能够防止外耳道的细菌感染,从而预防外耳道的炎症。”她说。同时其为油性的分泌物,会起到疏水的作用,可以防止外耳道被理化因素侵害,避免耳道潮湿。最后耵聍还有一些特殊的气味,能够防止灰尘或者飞虫进入耳道,形成耳道的异物。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耵聍可以借咀嚼、张口等运动脱落排出,生活中没有必要去频繁掏耳朵。经常反复挖耳,使得耳道皮肤经常受到刺激感染乳头状瘤病毒而形成外耳道乳头状瘤。虽然可以手术切除,但切除后极易复发,多次复发极有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感染早期一般表现为耳道出血、疼痛、耳道堵塞,都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处理。另外,如果采耳过深,还会容易把鼓膜挖破,引起听力下降,甚至增加中耳炎的风险。

  日常生活中并不需要采耳,也不提倡大家自行采耳。实在想掏的话,要注意每次采耳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5分钟即可。“我们一般建议每年采耳次数不要超过2-3次,如果耵聍较多,影响听力或引起不适,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处理。”王雪莉说。如果有采耳的需求,建议要选择正规的采耳店或医疗机构。

  日常生活多注意,正确护耳有妙方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正确认识采耳,避免乱掏耳朵,保护耳部健康我们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王雪莉提出了几点建议:

  日常生活防噪音。在影响听力的因素中,噪音是最常见的。倘若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间喧闹、人声喧哗等各种噪声,会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经常处于痉挛状态,内耳供血减少,听力急剧减退。因此,应该尽量避免或减少噪声的干扰。在城市化建设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通过使用隔音装置,如隔音玻璃、隔音耳塞等方法为自己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

  减少耳机使用时间。长期、高音量使用耳机会对听力造成损害。建议遵守“60-60”规则,即用户播放器的音量设置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成人每天戴耳机不要超过34小时,未成年人不超过2小时,并且每次佩戴耳机30-40分钟后,就要让耳朵得到充分休息。

  保持良好的心态。研究发现,生气、忧郁、悲伤等负面情绪,都可能诱发耳鸣。另外,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情绪波动往往较大,有一部分人会比较急躁,还有些人性格十分内向,容易钻牛角尖。所以,要尽量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良好心态。

  避免耳周高气压的影响。如参加游泳、跳水等运动时,注意不要让耳朵先接触水面;潜水时注意保持耳压平衡;遇到燃放鞭炮,应距现场3米以外或用手捂住耳朵;不能用手掌击人耳部等。所有这些,都是保护耳内鼓膜不受气压的刺激而发生外伤性耳聋。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的饮食作息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的功效,也同样有利于听力健康。饮食不宜过于辛辣,注意“三低一高”(低脂、低盐、低糖、高纤维素食品)。还要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睡眠。平时生活中可适当进行耳保健操,工作学习之余多开阔视野,进行体育锻炼,放松心态,劳逸结合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耳朵。

  尽早发现治疗耳病。生活中如果出现耳闷、耳鸣、听不清等任何耳部不适症状,以及对声音反应迟钝、调高电视音量等异常行为,都应予重视,尽早就医。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张梦莹 实习生 张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