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网

凯里:“四位一体” 野生动物保护见实效

0人浏览   2025-07-08 16:05:00

为切实筑牢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凯里市林业局近期积极推行“执法严打+机制创新+科技赋能+全民参与”的四位一体模式,全方位、系统性地升级野生动物保护体系。

从雷霆出击开展专项整治,到构建社会监督网络;从全力救护珍稀物种,到从源头阻断犯罪链条,凯里市正以一系列创新且务实的举措,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的新路径,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生态治理全新格局。

雷霆行动:铁腕出击震慑非法交易

6月以来,凯里市林业局与森林公安局携手镇级相关部门,以雷霆之势对下司镇、炉山镇、湾水镇、凯棠镇、旁海镇、鸭塘街道等地的集贸市场和花鸟市场展开突击检查。此次行动聚焦打击使用排笼、多笼交易以及斗鸟等非法行为,坚决向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活动亮剑。

在严格的执法行动中,执法人员成功查获国家“三有”保护动物黄豆鸟67只、画眉鸟12只,对5名违法行为人依法进行了严肃查处。为增强执法效果,执法人员创新采用“现场普法+案例警示”的方式,在执法现场向群众深入普及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详细阐述非法捕猎、交易行为对生态平衡和公共卫生造成的严重危害。

此次专项行动规模大、力度强,累计出动警力人员85人次。在查处案件方面,共立案2起2人,其中包括1起非法购买野生动物鸟类行政案和1起非法购买野生动物鸟类刑事案。目前,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彰显了法律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社会监督:织密网络共筑保护防线

6月30日,凯里市在生态保护领域迈出创新一步,推出野生动物保护监督员制度。首批18名来自护林员、摄影界、教育系统等不同领域的监督员正式走马上任。这一制度的实施,充分发挥了社会力量的参与作用,实现了线索的实时上报和任务的闭环管理,构建起“发现-处置-反馈”的高效快速响应机制。

授证仪式后的第二天,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便与监督员一同投入到中华秋沙鸭栖息地保护调研工作中。他们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运用无人机监测技术对栖息地进行全面巡查,同时进行现场环境分析和检测,为鸟类栖息地的工作提供了精准、科学的依据,有力推动了生态保护工作的精细化开展。

科技赋能:精准救护提升保护效能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凯里市收容救护野生动物17只,其中包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6只;而到了2025年,这一数字增长至24只,二级保护动物达15只。在野外放归方面,涉案动物鸟类放归数量达到696只。

近期,经过精心救护的毛冠鹿、灰林鸮、游隼等珍稀鸟类和动物,90%以上都成功康复并回归自然,重新在生态系统中绽放生机。

源头治理:多管齐下阻断犯罪链条

7月1日,市林业局联合市场监管局对凯里老街展开了捕鸟工具专项清查行动。执法人员以严谨的态度和高效的执行力,收缴粘网、诱捕器等非法器具23件,对3家违规商户实施“黄牌警告”并责令限期整改,从源头上切断了非法捕猎的工具供应渠道。

与此同时,为加强对野生动物的监测和保护,相关部门同步在4条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线路部署了6台红外相机。这些红外相机如同生态系统的“守护眼”,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监测野生动物的活动情况。通过这一举措,野生保护鸟类种群数量明显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得到了有效维护。

从执法利剑的严厉打击,到制度创新的积极探索;从科技支撑的精准助力,到全民行动的广泛参与,凯里市正以多维度的举措全面破解生态保护难题。如今,监督员身着红马甲穿梭于山林溪涧之间,成为生态保护的流动哨兵;校园里孩子们的生态课生动有趣,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生态保护的种子。这场守护绿水青山的生动实践,正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鲜活力量,书写着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崭新篇章。

通讯员 阚夕芷田 周建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安通

编辑 戴正国

二审 李丽

三审 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