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网

风口财评|整治房贷返点乱象需斩断利益输送链

0人浏览   2025-08-20 08:38:00

近日,宁波、宁夏、广东等多地银行业协会密集发布公告,明令禁止银行向房产中介支付房贷“返点”佣金。然而,这一现象暗中依然活跃:一些社交平台上仍充斥着“贷100万返6000元”的广告,甚至有购房者成功获得返点后分享经验。房贷市场的“返点服务”,正在侵蚀金融秩序的根基。这种看似让购房者“占便宜”的营销手段,实则是银行、中介与购房者之间的一场危险游戏,其背后的利益输送链条必须彻底斩断。

房贷返点的本质是银行在市场压力下的非理性竞争。纵览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个人住房贷款因风险较低,成为银行业绩考核压力下的“必争之地”,而高度依赖中介渠道的获客模式,让银行陷入“不返点就没业务”的囚徒困境。这种渠道垄断催生了“返点即王道”的畸形竞争,从直接给现金到购物卡、金条,衍生出“服务费”“咨询费”“第三方垫资公司”代付等,返点形式愈发隐蔽。

这种乱象正在引发多重风险共振。对银行而言,返点不仅明显违反相关规定,还容易陷入为冲规模而放松风控标准的恶性循环,让不合格贷款人混入市场,埋下不良贷款隐患。对购房者来说,“返点服务”往往连着“利率陷阱”。由于消费者对利率计算相对陌生,容易被误导,导致年化成本远超返点金额。同时,中介利用信息差强制绑定合作银行的行为,更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此外,当银行竞相抬高返点比例,市场或陷入合规经营机构反遭淘汰的“逆向选择”中,这种“内卷式竞争”无疑将催生系统性风险,扰乱市场秩序。

禁令屡屡失效的根源在于治标未治本。早在2010年,中国银行业协会便发文叫停房贷返点,近年来各地自律公约同样持续加码,但上述监管主要依赖行业自律,缺乏法律层面的刚性约束。

根治房贷返点乱象,不仅需要打破灰色利益链条,更需要在立法层面补齐“自律公约”刚性不足的短板、在技术层面破解追踪隐蔽支付的难题、在行业层面推动考核机制转型,提供服务质量的考察“权重”。

根治返点乱象,既是维护金融秩序的必然要求,更是守护购房者权益的应有之义。房贷市场的健康发展,不应建立在违规返点的流沙之上。当银行比拼的是服务效率而非返点金额,当中介回归信息服务本源而非利益输送,才能形成各方共赢的良性生态。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评论员 许耀文)

编辑:史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