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网

从“教育示范”到“形式岗”:异化的护学岗困住了谁

0人浏览   2025-05-16 17:41:00

□高家千

5月14日,广西百色,有学生家长发文称,学校要求家长参与护学岗,家委表示名单已经安排好,几年才排一次,每次不到一小时,自己不去就需要找其他家长换班,家长无奈只好背着几个月的娃去学校门口执勤。当地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护学岗是有文件支持也是自愿的,这个事情会和学校沟通。(5月14日 九派新闻)

此前,深圳、浙江、武汉等地的家长曾通过不同方式建议取消护学岗。这个家校共育的制度设计为何争议不断?究其原因,“强制排班”“形式摆拍”“道德绑架”等问题频出,使“教育示范”的本意逐渐变味为“任务摊派”,给家长们带来了沉重负担。

护学岗是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由相关部门细化执行规范,警校家协同落实的校园安全协同防护机制。初衷是通过全社会的力量联动,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有序的上下学出行环境,同时通过家长的亲身参与,为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树立榜样。当家长佩戴红袖章参与执勤时,孩子会骄傲地跟同学说“我爸爸/妈妈在保护大家”,这种以行动传递责任的教育方式,其实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家长怎么做,孩子就怎么学,这比一千次说教都更有力量。

但好经也怕念歪了。一些学校要求家长把执勤的工作照发至群里,将身体力行的示范教育生生变成了形式主义的“花架子”;班级群接龙、家委会排班、教师暗示等,“被自愿”已成“明规则”,就像有家长吐槽“谁敢当那个不配合的显眼包”,部分家长因担忧孩子在学校被区别对待而选择“自愿”;本来由警、校、家协同完成的护学任务,现在成了家长的“孤军奋战”,“示范岗”沦为“闹心岗”。

如何把“念歪的经”念正?深圳龙华区的相关改进措施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当地以自愿为原则,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灵活预约执勤时段,在小程序上支持自主预约时段、扫码签到、服务时长存档。相关部门可为执勤家长开具志愿者工时证明,此外还购置义工马甲、反光背心、交通指挥棒等装备,保障家长在参与护学时的安全。这些举措减轻了家长的时间和经济压力,消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激活了参与热情。让护学岗从“一刀切”的任务摊派,变成“量体裁衣”的双向奔赴。

顾名思义,护学岗在“护”不在“岗”——护的是孩子的安全,护的是家校之间的尊重与信任。学校主动体谅家长职业特性与家庭负担,用“共情共为”代替“变相强制”,护学岗就会从“被迫站岗”转变为“主动守护”,这种转变的本身,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它是对“生活即教育”的生动诠释,也会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精神在家长的言传身教中播种进孩子的心里。这是教育的温度,也是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