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网

航天实验正重塑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0人浏览   2025-05-19 04:19:00

【专家点评】

航天科技作为国家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肩负着探索宇宙奥秘和服务国家发展的双重使命。航天科技看似遥远,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高高在上”的航天实验,正在引导一场由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变革,重塑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从太空育种培育出的高产作物,到工业制造中使用的新型合金材料,从微重力环境下的蛋白质结晶,到空间辐射对细胞的影响,航天科技正“润物无声”地渗透进社会经济的各个角落。航天科技不再局限于遥不可及的太空探索,而是深度融入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

航天育种重构农业生产链,“扎根”人间烟火。航天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或高空气球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神舟系列飞船多次搭载植物种子进入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强辐射、高真空等特殊环境,诱发种子基因突变。经过航天技术“洗礼”的种子,不仅品质优良,还能实现稳产高产,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譬如太空辣椒“航椒S605”,不仅产量高,种起来还更省人工。水稻品种“小薇”可以一次性垒起10层“水稻高楼”,显著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耕地资源。航天育种中单一品种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鲁原502”,解决了小麦大穗型品种易倒伏的难题,累计推广1亿亩。种子随星辰探秘,麦浪因科技翻涌。近年来,我国在航天育种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许多太空育种成果走进田间地头、端上百姓餐桌。“太空种子”绽放出科技的光芒,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一把“金钥匙”。

航天科技驱动工业制造革新,锻造大国制造筋骨。在医学领域,航天科技带来的先进材料为医疗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譬如,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惯性导航系统中使用的石英玻璃,具有抗宇宙射线辐照能力、极低氦气渗透率及热膨胀系数精准适配性等特点,也可以用作激光医疗设备的关键元件,确保设备在复杂环境下稳定运行,精准地传输和聚焦激光能量,提高手术和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神舟系列的尖端技术正改变汽车行业,轻量化材料为新能源车续航提出解决方案,航天级数据传输技术让自动驾驶决策行云流水。航天领域衍生出的二氧化硅气凝胶被用于杭州亚运村建筑外墙,隔热性能较传统聚苯板提升5倍,夏季室内空调能耗下降41%……航天材料突破“上天入地”,以强大的创新力量驱动着工业制造领域的革新。

航天科技重塑服务业态,点亮智慧生活图景。航天科技与民生深度融合的一大成果是卫星导航系统,我们的北斗导航正赋能千行百业,让生活更美好。“山东高速智慧出行”小程序凭借北斗定位实现“一键救援”功能,能在3分钟内响应,大幅缩短救援时间,提高救援效率。海南环岛高铁运用北斗等多种技术进行智能巡检系统调试,设备故障识别准确率大大提高,保障了环岛高铁的安全运行。北京海淀区部署基于北斗高精度的燃气管网智能监测系统,2024年成功预警3起管网位移事件,较传统人工巡检效率提升70%……北斗导航上天为星,下地为网,正在解锁更多“中国坐标”。

从神舟系列飞船带回的实验数据到田间地头的丰收景象,从智能工厂的精密控制到千家万户的精准医疗,航天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打开民生应用新图景,“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场始于星辰大海的探索之旅,最终指向的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永恒追求。仰望星空,服务人间,当更多人理解“上天”的意义在于“落地”,科技创新便真正拥有了改变世界的力量。

展望未来,我们或许能看到保鲜与抗病能力更出众的“太空草莓”,盐碱地上也能生长出茁壮的“太空水稻”,农民通过手机App就能实现精准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还可借助太空微重力环境进行细胞培养和药物研发,研发出更有效的抗癌和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利用航天材料开发环保设备,培育适应恶劣环境的植物用于生态修复……

在推动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征程中,航天科技将在推动民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将以其独特的创新优势和系统化的技术体系,为我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多助力。不仅延续中国航天探索宇宙奥秘的使命,更孕育着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无限可能。

(作者:杨蓉,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

(项目统筹:本报记者 陈海波、崔兴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