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近日将发布二线口岸报关规范等制度性文件
中新经纬8月25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5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海关守护国门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成就。海关总署署长孙梅君在会上透露,近日将发布二线口岸报关规范等制度性文件。
孙梅君介绍“十四五”海关守护国门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称,“十四五”以来,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全国海关忠诚履行守国门、促发展职责使命,发扬斗争精神,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着力提升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海关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守护国门安全取得新成效。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一体化全要素风险防控体系,国门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十四五”以来,海关年均监管进出口货物52亿吨、货值41.5万亿元,体量全球最大,安全稳定可控。累计查获涉政涉枪涉爆等违禁物品515万件,检出传染病70余种18万例,处置不合格商品20多万批次,坚决把不安全风险挡在国门之外。综合治税、依法征管,累计征税9.7万亿元。保持打击走私高压态势,累计侦办走私犯罪案件2.3万起,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商品走私犯罪得到了有效遏制。从帕米尔高原的边境口岸到东海之滨的集装箱码头,全体关警员为国把门、为民把关,忠诚守护着国门安全和人民群众利益。
二是通关便利化实现新突破。我们坚持制度创新和科技赋能,全面加强智慧海关建设,全国通关一体化全面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成为我国与世界贸易联通的“数字门户”,“一网通办”事项达到了25大类964项,基本覆盖了跨境贸易全链条全环节,线上、掌上通关办事已经成为常态。公铁海空“多式联运”监管模式,让全程物流“一次申报”“一单贯通”。“智慧旅检”覆盖80%的航空口岸,旅客可以无感通关、快速通关。持续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口岸营商环境明显改善。
三是开放通道和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增和扩大开放口岸40个,现在总数已经达到311个,基本形成了水陆空立体化、东中西全方位口岸开放布局,“关通全球、物达八方”,让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更加密切。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从“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转型升级。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已成为各地对外开放的新高地,不到两万分之一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1/5的进出口总值。海关总署正全力以赴做好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各项准备工作,出台海关监管办法,完成“二线口岸”验收,上线智慧监管平台,近日还将发布“二线口岸”报关规范等3份制度文件,确保12月18日正式启动。
四是促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我们创新跨境电商、海外仓、“保税+”等新业态监管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外贸新动能加速提升,产供链更加安全稳定。出口“含新量”更足,2024年“新三样”出口比2020年增长2.6倍;进口来源更广,“十四五”期间,新增准入81个国家的271种农食产品,大宗商品、先进装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多元化;区域结构更优,东部地区稳量提质,中西部地区发力起势,进出口年均增长7.9%。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总额达到43.8万亿元,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今年1-7月进出口同比增长3.5%,其中出口增长7.3%,我国外贸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
五是国际合作共赢拓展新空间。海关总署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单边主义,反制霸凌行径,“朋友圈”越来越大,贸易多元化之路越走越宽广。“十四五”以来,对外签署合作文件519份。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大幅提升贸易安全与便利化水平,2024年我国与共建伙伴进出口达到了22万亿元,占比超过了一半,与东盟、拉美、非洲、中亚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年均增长10%以上。我国已成为全球157个国家(地区)前3大贸易伙伴。国际合作共赢新优势更加凸显,我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更加彰显。
孙梅君表示,下一步,全国海关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谋划“十五五”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更优监管、更高安全、更大便利、更严打私的新成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贡献,努力当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国门卫士。(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