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京平文章:让古老中轴绽放时代光芒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即将迎来一周年。光阴轮转的四时美景,京脊人家的幸福生活,见证着北京这座城守护文化遗产、激发时代新韵的扎实进程。
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全长7.8公里的中轴线“一贯到底”,展现着中华文明在城市规划建设上的伟大创造,至今仍统领着北京的城市空间格局。申遗成功让这条“最美轴线”享誉世界,更多人对“世界上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城市中轴线”赞叹不已,客观上也对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寄予了更高期待。某种程度上,申遗成功是一个里程碑,标定着保护发展中轴线的新起点。
“我们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北京持续推进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讲好中轴线故事,进一步带动老城整体保护。一年间,《北京中轴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规制的落地正带动保护管理、文化传播以及全民保护意识水平的整体提升;探访线路、主题展览等多元文化活动密集展开,让“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为更多人所识;周边区域有机复兴,形成更具沉浸感的历史时空“场景”,让中轴线的壮美与恢宏延伸至更大空间……工笔细描,连点成线,这项新晋世界文化遗产展现出对城市文脉的源源反哺。
北京中轴线是活态的遗产。今天,这条饱经沧桑的岁月长轴,依然在城市与人的密切互动中彰显着生命的动感与活力。人们置身“时间建筑”钟楼、鼓楼中,可感晨钟暮鼓的悠远绵长;登上景山万春亭,可一览故宫的雄伟壮美;奔赴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可在古代敬天法祖的祭祀礼仪中,一睹敬畏自然的中华文明……随着保护利用工作持续开展,这条“历史轴线”转变为一条“市民文化走廊”,成为可触摸的“城市会客厅”。当人们在用脚步丈量城市轴线时,也会不经意间触到它的文化肌理、历史韵律,逐渐走向城市记忆的深处。
一条轴线,贯穿古今。时代场景与科技力量,赋予了传承保护全新的体验。在科技加持下,永定门丰富展陈手段,正阳门配齐智能监测设备,钟鼓楼推出沉浸式互动体验……讲述方式的多元,保护手段的更新,文旅场景的“花样”上新,让700余年的光阴故事,以崭新姿态呈现于公众眼前。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身临其境的沉浸体验中,对于“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有了更多了解。“因为理解,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热爱”。这种深沉热爱,也会成为守护城市中轴最磅礴的力量。
中轴线是一条物理轴线,也是一条文化轴线、发展轴线。一年又一年,在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接力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这条见证了古都沧桑、时代嬗变的轴线,这条承载理想秩序、“尚中”理念的轴线,这条蕴含文化自信、文明愿景的轴线,还将与北京一道,走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