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网

三燕龙城宫城南门遗址即将披上“钢铁铠甲”

0人浏览   2025-07-21 07:22:00

燕都龙城宫城南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效果图。朝阳市文旅局供图

朝阳北塔东南侧百余米处,工人们正在巨型钢结构骨架下紧张作业——三燕龙城宫城南门遗址上空,一座超3000平方米的巨型保护大棚即将于8月末完工。这层现代“钢铁铠甲”,标志着这座沉睡千余年的国宝级遗址,正加速走向新生。

龙城宫城南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落成之后,不仅遗址本体考古发掘原状可以得到全方位、多维度展示,还将辅以现代科技手段,还原龙城宫城南门遗址不同时期的历史变迁,它也将成为朝阳城区内又一处文化新地标。

深埋地下的千年都城密码

时光倒回2004年,朝阳老城区拆迁改造过程中,三燕龙城宫城南门遗址重见天日,省文物考古单位于当年进行考古发掘,这也是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这座坐北朝南的城门遗址,东西绵延40米,南北宽30米,规模宏大,结构清晰。大型夯土城门墩台、石砌门道、南北向石子路面、砖路及东西延伸的城墙,勾勒出昔日宫门的威严轮廓。

从发现的遗迹和出土遗物上推断,此城门址共经历五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分别为前燕始建,后燕的改扩建,延至北魏,再至唐代,最后到辽金元的废止,时间跨跃1000余年。

宫城南门遗址的兴衰,印证了朝阳古城的城市功能从三燕时期的都城,到北魏、隋唐时期的军事重镇,再到辽金元时期普通州府的转变,其位置却一直延续前燕始建的城廓范围,始终未曾改变。“千余年间朝阳古城作为古今重叠型城址,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与考古价值。”朝阳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我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在2019年,三燕龙城宫城南门遗址与龙腾苑遗址被国务院合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21年,被列入《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

现代“钢铁铠甲”完工在即

这片繁忙的工地,燕都龙城宫城南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的核心现场。整个工程分两步走,目前进展顺利。第一步是正在全力冲刺的保护性设施建设。由朝阳文旅集团投资3300万元建设的大跨度钢结构保护厅,总建筑面积达3154.5平方米。

自去年11月正式进场施工以来,工程正在有序推进。据施工单位介绍,目前,桩基基础、基础承台、主钢梁以及遗址周边挡土墙的施工已顺利完成,工人们正在加紧进行钢骨地梁工程,即将启动一级次梁施工,预计8月末前全部竣工。

紧随其后,遗址本体保护展示工程将同步全面展开。该工程的方案设计经过多轮专家论证打磨,最终版于今年5月正式获批,为后续本体保护与活化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场精心设计的古今对话

宫城南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绝非简单的覆盖保护,而将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古今对话。专业团队将对已揭露的夯土墩台、石砌门道、千年古道等遗迹本体进行科学清理与保护加固,力求原汁原味地呈现考古发掘现场的历史质感,并辅以清晰的标识系统,引导观众“阅读”遗迹。

展示手段将实现时空穿越,巧妙运用现代科技,空中垂吊的多媒体设备和地面的投影将动态演绎城门跨越五个朝代、千余年的沧桑演变,生动复原不同时期的宫门盛景。馆内还将配备咨询台、讲解服务、语音导览租借区及存包处等完善的服务设施,提升参观舒适度。

“项目建成后,将实现遗址的完整保护和核心内容全方位、多层次展示。”朝阳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这将吸引市民和游客身临其境地了解和感受朝阳古城独特的历史传承和三燕文化的魅力。

本报记者 王琦